“牙宣”,中医病证名。
《证治要诀·诸血门》,其象为“龈肉日渐腐颓,久而宣露其根。症见牙龈先肿,龈肉日渐萎缩,牙根宣露,或齿缝中常出血液和脓液“。
《医宗金鉴・外科心法要诀》曰:“此证牙龈宣肿,龈肉日渐腐颓,久则削缩,以致齿牙宣露。” 其证象有“牙龈出血、恶热口臭,外有龈牙腐臭、齿根动摇者或兼疼痛者“。
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曰:“血从齿缝中、或齿龈中出,谓之齿衄,亦曰牙宣“。
《疡科心得集》记“牙宣又名齿衄,从牙缝中出血,或鲜血时从牙龈外溢。”
壹:胃火上蒸
嗜食膏粱厚味,或饮酒嗜辛,辛热伤胃,脾胃积热,其热循经,熏蒸牙龈,热邪壅盛,伤及龈肉血络,龈肉腐化渗脓渗血,久则龈萎根露,牙齿松动。
证候:牙龈红肿疼痛,出血溢脓,口干,口臭。
治则:清胃泻火,消肿止痛。
贰:肾阴虚
肾主骨,齿为骨之余,肾虚精亏髓少,肾精不得上达,齿失濡养,引起骨质的萎软,兼以阴虚火旺,虚火上炎于龈肉,久则牙齿疏豁,动摇,根露。
证候:牙齿疏豁松动,咀嚼无力或微痛,牙龈溃烂萎缩,边缘微红肿,易渗血,齿根宣露。
治则:滋阴补肾,益精固齿。
叁:气血不足
气血不足,不能上输精微于牙龈,牙龈失养,兼以病邪乘虚侵犯龈肉,以致萎缩;气虚不能摄血,血不循经,由齿龈间流渗而出,而成此病。
证候:牙龈萎缩,颜色淡白,牙龈渗血,刷牙及吮吸时易出血,牙根宣露,牙齿松动,咀嚼无力。
治则:益气补血,养龈健齿。
总论:牙宣多因胃经积热与风寒之邪相搏,热不得宣,邪欲行而又止,致龈肉日渐腐颓,久而宣露其根。症见牙龈先肿,龈肉日渐萎缩,牙根宣露,或齿缝中常出血或流脓。中老年人齿龈萎缩,齿牙动摇欲落者,多是由于肾气渐衰所致。
牙宣在历代医书中有齿龈宣露、齿牙根摇、齿间出血、齿挺、食床等病名。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,慢性牙周炎、牙龈炎、牙龈萎缩一类的病症。
注:以上理论出处自《中华本草》《本草求真》等文献资料。《证治要诀·诸血门》、《医宗金鉴・外科心法要诀》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、《疡科心得集》、《中国药典》、《中药大辞典》等,本文仅作整理转载。